第二百九十四章 丰功伟绩,论功行赏!(1/3)
好书推荐:
熙丰六年,五月十七。
文德殿。
文武大臣,有序肃立。
丹陛之上,并未有人。
其下,陛坫。小皇子赵伸扶手正坐,手掬蜜水,不时抿上一口,亦或是衔起一枚蜜饯,小口咀嚼。大相公江昭拾着文书,束手肃立。
“噹——”
一声钟吟,余音绵长。
上上下下,为之一寂。
“今日,暂且不议政。”
“燕云传来了捷报,可与百官一齐观之。”
一句话定了性。
江昭拾着文书,注目于禁军中的一人,淡淡道:“折五郎,军报可有准备好?““禀大相公,都已就绪。”一人走出,约莫二十一二的样子。
观其举止,毅然果敢,一举一动皆是从容不迫,沉稳自若,自有一股可堪大任的气度。
这却是秦州观察使折克行的幼子,名为折可适。
自从燕云拓土,折克行就渐渐“闯”了出来,也算是小有名气。其子折可适,也就借着老父亲的光入了“诸班直”任职。诸班直,也即官家的近卫,隶属于殿前司管辖。
其中成员,大都是较为有志气的将门子弟,亦或是勋贵子弟。
为君王护卫,任职诸班直,这算是一条独属于武将子弟的晋升路径,就跟文人的翰林院一样,无非是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
而事实证明,入职诸班直也的确是有前途。
偶尔一些运气上佳者,不单有机会入官家的眼,也有机会得到一些重臣的关注。折可适此人,天资禀赋,颇为通晓兵书,于兵略一道有其独到的见解,论起兵略本事,仅是略逊于种师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却是引起了江昭的注意。
折五郎!
天下两京一十三省,有机会被江昭叫出名字的人,不多!
“让人将军报抬上来吧。”江昭平和道。
“诺!”
折可适一礼,大步退了下去。
简单的几句传唤,引起不少人精连连注目。
而关注的重点,无非有二:
其一,自然是与折可适有关。
天下人,谁人不知大相公惜才?
凡受其注目者,都可谓是前程一片坦途。
特别是受其注目的武将,“成才率”相当骇人。时至今日,真正受过大相公注目的武将子弟,也就寥寥五六人而已。
老一辈的顾廷烨、王韶,都是入枢理政的存在。
中生代的种谔,一样是紫袍披身,有望入掌枢机。
新生代的种师道,也是立了不少功勋,甚至是在官家心中都挂了名的人。
而今,竟然又添了一人。
折可适!
“嘶~!”
短短几句话,就让一些文臣眯起了眼睛,甚至都生起了联姻的的心思。盛氏一门的崛起,未必不可复制!其二,主要是与江昭有关。
却见江昭束手而立,脸上的的严肃一下子去了七分,挂上了一抹藏不住的笑意,一副轻松写
意的样子。
不少人心头一震。
作为宰辅大相公,江昭宰执天下,自有上位者的肃穆,非轻易,不言笑。
自从大军北上以来,更是日理万机,辛苦非常,几乎不存在“笑意”一说。
当然,这也有大军北上,为国杀伐,必须得以严肃为主的缘故。
如今,其竟是难得的一笑,可谓是相当罕见。
难道
自上而下,一时尽是期许目光。
约莫十息左右。
一副五尺大小的木架被抬到大殿正中,锦布铺垂,上载文书。
果然!
粗略一瞥,不少人暗自心惊。
【赖陛下神武天纵,庙堂运筹决胜,三军效死,终使幽蓟山河重归版图,今奏北伐全功:
五月十一,王师北驻燕云,慑服辽邦。敌酋畏天威,遣使乞盟,遂订《燕云之盟》。
其约日:辽国尽割燕云十六州故地归周;自此息兵修好,永为邻邦。
此非独拓疆千里,实为续秦汉隋唐之正统。自此九域完璧,社稷永固,不乏人臣涕泣,山呼万岁!
自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地媚辽,至此一百三十七载,胡骑凭关隘之险屡窥中原,
实为中原百年之痛。
交割舆图、户籍册档,已专骑驰送阙下。
燕云已复,天佑大周!
谨奉表以闻。】
军报为笔杆子苏轼代笔。
该说不说,作皇帝的笔杆子,官位晋升是真的简单。
自从交趾灭国,苏轼就已晋为从四品的右谏议大夫。
不出意外,一旦大军入京,苏轼还会晋升一次。
简直是躺赢
轮回乐园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丰功伟绩,论功行赏!在线免费阅读。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