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李正涛的《秦》横空出世,以恢弘的战争场面和东方美学震撼影坛,掀起国产古装大片的商业狂潮。

  那一年,作为华夏三大导演之一的李正涛,继好莱坞导演陈安华之后,成为第二位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人导演,令整个电影界为之震动。

  那一年,业内已默认他即将登顶“华夏五代导演”之巅,更是华夏导演领军人物,风头一时无两……

  那一年……

  ……

  李正涛的成功对华夏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震撼,几乎整个行业都在赞颂:李正涛将带领华夏电影迈入大片时代。

  这种赞誉让同属“华夏三大导演“的另外两位导演倍感压力。

  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行,突然宣称要冲向国际、引领时代,任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陈凯就是其中之一,他野心勃勃地拍摄了《极》,试图证明自己在电影圈的江湖地位,结果影片遭遇惨败,至今都没能缓过劲来。

  然而《极》的失利并未浇灭其他导演对“大片“的追求。

  他们一方面私下嘲讽陈凯不会讲故事,另一方面又纷纷投身大制作电影的拍摄。

  这其中,梁小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他的野心极大,他不仅要重现《秦》的辉煌成就,更要开辟一条全新的创作道路,誓要打造一部能够比肩甚至超越《秦》的鸿篇巨制

  李正涛追求华丽视觉效果的风格不同,梁小刚认为真正能让国内外观众都认可的电影,关键在于实现“文化融合”。

  他始终认为这种融合必然是以东方美学为外壳,融入西方艺术片的故事内核,他坚信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既能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体验,又能引发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从而实现海内外票房大爆,从而一战成名……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在经历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后,他最终启动了《王之盛宴》项目……

  ……

  7月2日。

  办公室里。

  死一般的寂静。

  助理推门而入,递上了一份票房数据,紧接着,便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

  梁小刚默默地坐在椅子上,接过那份报告,只看了一眼便闭上了眼睛。

  这部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电影,预售票房高达3400万人民币,创下了华夏电影预售新纪录。

  然而首映日票房却仅有2800万,远低于预期水准,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的眼圈略微带着血丝。

  他猛地抓起电话,手指颤抖着拨通了院线经理的号码:“是不是周阳在排片上动手脚了?为什么首日票房这么差!”

  电话那头传来无奈的回答:“梁导,根据市场调查,真没做手脚,排片率75%已经很高了……我们几乎将全部的资源都压在这部电影上了,今天上午的时候,这部电影的上座率数据惊人,但下午,部分影院上座率只有四成,而且还有不少退票的……”

  “确定不是周阳?”

  “梁导,周阳就算再傻,也知道这部电影对华夏电影行业代表着什么,有相关部门的嘱托,他不可能会这么干的……”

  “……”

  电话那头的回应,令梁小刚微微一颤,随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紧接着,打开了电脑。

  挂断电话后,他死死盯着电脑屏幕……

  热搜榜上#王之盛宴难看#的话题正在疯狂发酵!

  一条条观众评论像刀子般扎进眼底……

  【剧情支离破碎,东西方元素硬凑】、【大场面堆砌得像暴发户装修】、【看到一半就想退票】……

  他喉咙微颤,盯着助理:“立刻去查!这些负面评论到底是不是周阳在背后操纵的!这个人,最喜欢做这些!”

  助理点点头,随后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这种令人窒息的安静让梁小刚感到莫名不安。

  他下意识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心里头那是一丝烦躁的感觉,竟开始越来越强烈了起来。

  直到凌晨四点钟左右,他的电话响了起来。

  “梁导,根据我们的调查,周阳方面不存在打压这部电影的可能性,也没有任何打压的动机”

  “毕竟我们电影的出品方是【华盛兄弟】,而周阳前段时间刚刚入股了20%的股份,从商业利益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大火他也能分到一部分收益。况且他们旗下的影院在七月份已经把排片资源全部空出来了,如果电影扑街,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

  “除非,他疯了……”

  挂掉电话后,梁小刚颓然跌坐在椅子上,这通电话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既然排除了周阳从中作梗的可能性,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

  这部电影本身出了问题……

  他继续盯着互联网上的评论!

  ……………………………………

  七月份初……

  对于整个华夏电影,甚至对于华夏相关部门而言,都是极为惨痛的一个月。

  被整个华夏电影圈寄予厚望的电影《王之盛宴》并没有和无数的资本,无数电影人想象中的那样,首映票房突破4000万,随后一路长虹,轰向华夏电影票房之巅,紧接着冲出国门,冲向海外……

  首映票房仅2800万人民币,第二天,票房跌至2100万,第三天票房跌下1400万……

  ……

  一幕幕近乎坠崖式的票房数据,令【华盛兄弟】上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渊中……

  这部电影,要亏本了!

  当《王之盛宴》首周票房最终定格在1亿人民币,日票房已经破800万的时候……

  所有人终于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这部耗资2.3亿的“东方史诗”,彻底悲剧了!

  电影试图复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悲剧内核,却将故事背景生硬嫁接至五代十国的宫廷。

  章怡饰演的皇后在权谋与情欲间挣扎,葛辉的帝王咆哮着西方戏剧腔的台词,而华丽的宫殿布景下,角色们披着唐制服饰跳起现代舞。

  这种“中西合璧”的野心最终沦为一场美学灾难——影评人辛辣嘲讽:“像用华夏著名瓷器装牛排,既糟蹋了青花,又冷落了牛肉。”

  更致命的是电影对商业与艺术的撕裂。为凸显“思想深度”,梁小刚删改了原剧本中所有直白的冲突戏份,导致权谋线支离破碎;

  而为讨好市场,又强塞进香艳沐浴戏和慢镜头打斗。

  观众在豆瓣打出5.8分:“以为要看大片升级版的《秦》,结果端上来一锅《秦》混《哈姆雷特》的夹生饭。”

  首周后,院线紧急将排片从75%砍至35%。【华盛兄弟】股价应声暴跌,张忠雷在董事会上暴怒摔杯:“2.3亿拍出个四不像!早知不如投给周总的《恶魔骑士》!”

  而梁小刚面对媒体追问时,仍固执宣称“观众需要时间理解先锋美学”,却被网友扒出电影中“原创”镜头大量“借鉴”日本著名导演泽明《乱世》的构图……

  这场溃败像一面照妖镜,暴露出华夏大片时代的虚火,当资本迷信“大导演+大投资=大票房”的公式时,却忘了电影最朴素的真理:再贵的龙袍,也裹不住空洞的故事……

  第二周过后,《王之盛宴》仅收获3500万人民币票房,总票房勉强达到1.35亿。

  这部影片的惨败彻底打乱了三大院线乃至整个华夏院线市场的布局——原本院线方预留优质档期期待《王之盛宴》创造佳绩,再为8月重头戏《菊花台》铺路,以此奠定华夏电影工业化的基础。

  然而现实远比预期残酷,影片上座率已暴跌至25%,市场表现彻底崩盘……

  而仅仅才过半个月!

  院线方彻底坐不住了。

  暑期档过半,《王之盛宴》的惨败让整个市场陷入低迷,各大影院经理的电话被打爆,股东们盯着每日暴跌的票房报表,急得火烧眉毛。

  “李导,《菊花台》必须提前上!现在市场需要救场!”【华影国际】的副总亲自飞到【天娱】独立办公室里,近乎恳求地拦住李正涛。

  “对啊李导,再拖下去暑期档就废了!”【天娱】的邓百川也罕见下场施压,甚至暗示可以追加千万宣传费。

  然而,李正涛只是摇头。

  他盯着剪辑台上的胶片,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八月上映,一天都不能提前。”

  “可市场等不了啊!”

  “市场需要的是好电影,不是急救药。”李正涛推开会议室窗户,指着楼下《王之盛宴》的巨幅海报——那上面“东方史诗”四个烫金大字正在烈日下剥落,“宣传没到位,观众没准备好,仓促上映只会重蹈覆辙。”

  他转身盯着所有人,眼神锐利:“要么等,要么换档,但我的电影,绝不将就。”

  “但是暑期档正是赚钱的黄金时期啊,这个时候.”

  “我不同意提前上映!这部电影的档期已经和投资方达成共识,我有最终决定权。如果强行提前上映,我将拒绝参与所有宣传活动!”

  “……”

  ………………………………

  因李正涛的拒绝,院线方没有任何办法。

  7月15日,院线方紧急调整排片策略,将《王之盛宴》的场次大幅缩减,转而推出《夏日恋歌》《江湖夜雨》等五部国产电影填补档期空白。然而这些仓促上马的影片要么是积压多年的文艺片,要么是低成本喜剧,宣传几乎为零。

  首日上座率不足三成,《夏日恋歌》导演在路演现场面没多少人的影厅当场怅然若失。

  短短一周内,五部新片总票房不足2000万,最惨的《北漂往事》单日票房仅17万元。

  影院经理们看着冷清的暑期档,终于意识到这个七月,华夏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海外电影倒是不少,但问题是,现在是【国产电影保护月】,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文规定,但你若是敢上映海外电影,这不是打相关部门的脸吗?

  而就在这个时候……

  急得团团转的院线方,听到了【炫世娱乐】传出来的消息。

  一部名为《功夫篮球》,由周阳提过一嘴创意的青春电影,似乎刚刚剪辑完……

  这一刻,他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一时间拨通了周阳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