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小说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策英:朕还要御驾亲征!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策英:朕还要御驾亲征!(2/3)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呢喃诗章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废土边境检查官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从魔法少女开始独断万古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这是我们的战锤之旅
  为主。他年,官家再次兴兵北上,也是不迟。”

  有伤龙体!

  这并非是江昭在说假话。

  连续统兵,注定会让人处于一种极度疲劳的状态。

  于身体方面,连续作战与连续行军的消耗实在太大。

  就算是统帅,也不可避免的会受鞍马劳顿、饮食不继、脾胃不健的影响,并让身体长期处

  于紧绷状态。

  于精神而言,统帅更是得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刻也不敢放松。

  一般来说,长时间行军结束,无论是将领,亦或是士卒,其修整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武襄侯狄青,就是典型的例子。或许是上一代无人可用的缘故,狄青几乎是连着平定侬智高叛乱与入边抵御西夏。

  由此,也导致了其旧疾复发,痛苦不堪。

  不巧,狄青还恰好受到了文官的排挤,五十岁便郁郁而终。“无碍。”赵策英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摆了摆手,毅然决然道:“朕仅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得很。“

  江昭注目着,不免又一次劝道:“以臣拙见,此次未必就真有拓土燕云的锲机。”

  “朕不听你的。”赵策英相当坚决的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下。”

  北伐辽国,拓土燕云,实现大一统,位列千古一帝!这一张饼,赵策英天天都在吃,偶尔甚至是自己喂给自己吃。如今,难得有了锲机,他自是不可能缩在大后方!

  江昭一叹,有些无奈。

  早知道就少喂点饼了。

  这下好了,喂饼的人都拉不回来了。

  “文武大臣,不会同意官家北伐的。”江昭三劝。

  “除了子川以外,不同意的人统统都砍了。”

  赵策英异常坚决,摆手道:“子川也不必换着法子劝朕。”

  “朕意已决!”

  江昭一叹,束手无策。

  赵策英的性子,其实不难劝。

  甚至于,就算是赵策英已经决定要废立皇后的那一刻,江昭自认也有把握劝下来。

  但,北伐不行!

  这玩意,除非是江昭真一头撞地,撞一地血,否则根本拉不回来。

  难办!

  “朕要北伐,此事已定,不说也罢。”

  赵策英主动挑开话题,灼灼注目过去,精神异常振奋:“与其说北伐统帅的事情,不如说一说关于北伐的布置,子川有何建议?”江昭凝眉,沉吟着,徐徐道:

  “以臣拙见,军事、粮草方面,都可布置一二。”

  “军事方面,必须得腾出一定的兵力提防西夏和东瀛。”

  “西夏受了辱国条约,趁机南下的可能性不小。东瀛的银矿,估摸着受人垂涎已久,也有可

  能被东瀛人趁乱强抢。”

  “粮草方面,囤积或可有三:

  一是丰收不久的占城稻。

  二是交趾国,苦一苦交趾百姓。

  三是大理国。”

  “近来,大理遣来使者,有意上贡,不若就让他们上贡粮食,并回以白银。”赵策英眼前一亮,不禁拊掌道:“好主意。”大理国是大周的藩属。

  起码,名义上是这样的。

  而关于大理国的上贡,近几十年都是断断续续的状态。

  有时连着几年上贡,有时十几年都不上贡。

  具体上贡与否,基本上就取决于大周的国力问题。

  事实上,不单是大理,于阗、甘州回鹘、吐蕃、占城、自杞、真腊,以及一些海外小型政

  权,上贡频率都是跟大周的国力有关。

  如今,大周一下子灭了交趾,自是震慑住了其他政权。

  为此,自是有不少政权传来了意欲朝贡是意愿。

  当然,说是朝贡,其实也不白干。

  大周人好面子,通常会回以一定的礼物。一般来说,礼物“名义上”的价值大概是上贡量的三倍左右。

  上贡价值一贯钱的礼物,回价值三贯钱的礼物。

  当然,也仅是名义上是如此。

  实际上,大周可能会回以一些陶瓷。

  大周境内卖一贯钱的陶瓷,官方可能报价三十贯,那这就是相当于三十贯的回礼!

  如此一来,大周可谓是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这一次,要是以银子为回礼,既可得到粮食,也有利于白银的流通,算是一鱼两吃。边陲暂且说得七七八八,赵策英拾起了关乎变法的政令。

  其右下角,赫然标着“建议三者尽皆贬谪的披红内容”。

  约莫一柱香左右。

  赵策英眯着眼睛,大袖一挥:“变法之政,万万不可内乱。”

  “既如此,就根据披红内容,都贬下去吧!”

  有时候,立规矩就得杀鸡儆猴。

  至于被杀的鸡冤不冤?

  除了杀鸡的那人,其余人都不知道。

  反正,运气肯定不好!

  …

  “其四,为一道弹劾文书。”

  江昭沉着脸,一双眼睛盯着韩绛、元绛二人:“你二人可知文书上都弹劾了什么?“

  弹劾文书?

  韩绛、元绛二人相视一眼,都是一副茫然不知的样子。

  余下三人,则是连连注目。

  什么样的弹劾文书,竟是惹得大相公为之发怒?

  莫非是有人弹劾了大相公?

  也不对啊!

  以大相公的度量,以及修养功夫,注定不会为了区区一道弹劾文书而心头愠怒。

  就像二愣子齐衡,甚至都到了登门质询的地步,不也一样被容忍了下来,甚至是委以重任,以低位兼高职。更何况,都是入了阁的人,上上下下的谏官、御史都指望着弹劾内阁大学士刷一刷“不畏强

  权”的名望呢!

  但凡是入了阁的文臣,谁还没几道弹劾文书啊?

  主位,江昭一伸手,文书就此传了下去。

  “吕惠卿,弹劾了王安石和王安国!”“具体的弹劾内容,主要是说王安石、王安国二人不忠于变法,身在曹营心在汉。”文书传下,几人相继观阅,或是恍然,或是意外,或是色变。

  若是有人弹劾大相公,江昭自是不会为之动怒。

  但凡不是反对新政,亦或是试图阻挠新政,偶尔有一些关于政令的弹劾,亦或是建议,江昭

  都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

  究其缘由,主要就是弹劾的声音并不意味着是坏事。一则,上位者要允许有质疑的声音。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上位者布置的政令,必须得有人实时监督。

  否则,制定政令的预期效果与其具体的执行效果与其,可能就是大相径庭。二则,高不胜寒,江昭需要有人弹劾他。自上而下,要是真的到了无一人敢弹劾大相公的地步,岂不是说上上下下都成了他的一言

  堂?

  这有可能引来皇帝的猜忌。

  三则,关于政令,必须得给中立者一定的发声机会。

  反对者、支持者、中立者。

  截至目前,庙堂上真正“迂腐”的反对者都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

  绝大多数“轻微”反对者,都已经成了中立者。

  政见上不太支持变法,但实际行动上却老老实实的执行着变法政令,不敢有半分违逆,这

  就是中立者。

  而这一部分人,偶尔也得刷一刷存在感。

  不痛不痒的弹劾,就是让中立者刷存在感的好机会。

  也因此,就算是有人弹劾,江昭基本上也就是一笑了之。

  反正,公道自在人心,变法究竟有没有成效,人心自会给出答案,史书也自会给出答案。

  区区弹劾而已,又掉不了半块肉,自是没必要上纲上线。

  但这一次,不太一样!

  吕惠卿,司农寺少卿、知谏院、太子中允,为正四品实权官员,富弼、韩绛一脉的核心人

  物。

  王安石,都察院院长、衔兵部尚书,正二品实权大员,文彦博、元绛一系的核心人物。这二人,无一例外,都是“接班人”式的人物。而且,还都是坚定的变法支持者、执行者。王安石执掌都察院,为“考成法”的核心执行者。

  吕惠卿也半分不差。

  以往土地清丈的推进实行,就有吕惠卿的手笔。

  然而,谁承想两人竟然毫无预兆的干了起来。

  吕惠卿上呈文书,弹劾了王安国、王安石二人。王安国,也即王安石的弟弟,赫赫有名的“临川三王”之一,于熙丰元年考上了进士功名,并任职国子监教授。

  法之心不坚,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宜执掌都察院。都是一些偏重于“莫须有”的虚无缥缈的弹劾,而非实质性的罪状。

  吕惠卿上呈文书,弹劾王安国诋毁新政,试图反对新政,兼有结党营私之嫌;弹劾王安石变

  也就是说,这是纯粹的诋毁!

  这是什么行为?

  往小了说,这是王安石、王安国、吕惠卿三人的恩怨。

  往大了说,这是有可能是变法集团内部内斗的开端!

  一旦处理不好,甚至都有可能导致变法集团彻底内耗起来。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北宋年间,王安石变法,变法集团内斗,就致使变法导向了“权力倾轧”,相互攻伐

  张居正变法,变法集团内斗,也致使变法难以执行,难以长久维系,人亡政息。

  这种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的事情,江昭自是相当排斥,且坚决不允许。

  于是乎,也就有了“甩脸子”的状况。

  “变法者内斗。”江昭注目过去,沉声道:“这其中,可有韩、元两位大学士的手笔?“王安石、吕惠卿都是两方的核心人物 轮回乐园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策英:朕还要御驾亲征!在线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第四天灾就没有正常的遮天:开局拜入摇光圣地御兽飞升坐看仙倾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创业在晚唐清妖诡秘:善魔女刚成邪神,被圣女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