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小说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策英:朕还要御驾亲征!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策英:朕还要御驾亲征!(1/3)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呢喃诗章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废土边境检查官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从魔法少女开始独断万古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这是我们的战锤之旅
  “其四,为一道弹劾文书。”

  江昭沉着脸,一双眼睛盯着韩绛、元绛二人:“你二人可知文书上都弹劾了什么?“

  弹劾文书?

  韩绛、元绛二人相视一眼,都是一副茫然不知的样子。

  余下三人,则是连连注目。

  什么样的弹劾文书,竟是惹得大相公为之发怒?

  莫非是有人弹劾了大相公?

  也不对啊!

  以大相公的度量,以及修养功夫,注定不会为了区区一道弹劾文书而心头愠怒。

  就像二愣子齐衡,甚至都到了登门质询的地步,不也一样被容忍了下来,甚至是委以重任,以低位兼高职。更何况,都是入了阁的人,上上下下的谏官、御史都指望着弹劾内阁大学士刷一刷“不畏强

  权”的名望呢!

  但凡是入了阁的文臣,谁还没几道弹劾文书啊?

  主位,江昭一伸手,文书就此传了下去。

  “吕惠卿,弹劾了王安石和王安国!”“具体的弹劾内容,主要是说王安石、王安国二人不忠于变法,身在曹营心在汉。”文书传下,几人相继观阅,或是恍然,或是意外,或是色变。

  若是有人弹劾大相公,江昭自是不会为之动怒。

  但凡不是反对新政,亦或是试图阻挠新政,偶尔有一些关于政令的弹劾,亦或是建议,江昭

  都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

  究其缘由,主要就是弹劾的声音并不意味着是坏事。一则,上位者要允许有质疑的声音。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上位者布置的政令,必须得有人实时监督。

  否则,制定政令的预期效果与其具体的执行效果与其,可能就是大相径庭。二则,高不胜寒,江昭需要有人弹劾他。自上而下,要是真的到了无一人敢弹劾大相公的地步,岂不是说上上下下都成了他的一言

  堂?

  这有可能引来皇帝的猜忌。

  三则,关于政令,必须得给中立者一定的发声机会。

  反对者、支持者、中立者。

  截至目前,庙堂上真正“迂腐”的反对者都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

  绝大多数“轻微”反对者,都已经成了中立者。

  政见上不太支持变法,但实际行动上却老老实实的执行着变法政令,不敢有半分违逆,这

  就是中立者。

  而这一部分人,偶尔也得刷一刷存在感。

  不痛不痒的弹劾,就是让中立者刷存在感的好机会。

  也因此,就算是有人弹劾,江昭基本上也就是一笑了之。

  反正,公道自在人心,变法究竟有没有成效,人心自会给出答案,史书也自会给出答案。

  区区弹劾而已,又掉不了半块肉,自是没必要上纲上线。

  但这一次,不太一样!

  吕惠卿,司农寺少卿、知谏院、太子中允,为正四品实权官员,富弼、韩绛一脉的核心人

  物。

  王安石,都察院院长、衔兵部尚书,正二品实权大员,文彦博、元绛一系的核心人物。这二人,无一例外,都是“接班人”式的人物。而且,还都是坚定的变法支持者、执行者。王安石执掌都察院,为“考成法”的核心执行者。

  吕惠卿也半分不差。

  以往土地清丈的推进实行,就有吕惠卿的手笔。

  然而,谁承想两人竟然毫无预兆的干了起来。

  吕惠卿上呈文书,弹劾了王安国、王安石二人。王安国,也即王安石的弟弟,赫赫有名的“临川三王”之一,于熙丰元年考上了进士功名,并任职国子监教授。

  法之心不坚,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宜执掌都察院。都是一些偏重于“莫须有”的虚无缥缈的弹劾,而非实质性的罪状。

  吕惠卿上呈文书,弹劾王安国诋毁新政,试图反对新政,兼有结党营私之嫌;弹劾王安石变

  也就是说,这是纯粹的诋毁!

  这是什么行为?

  往小了说,这是王安石、王安国、吕惠卿三人的恩怨。

  往大了说,这是有可能是变法集团内部内斗的开端!

  一旦处理不好,甚至都有可能导致变法集团彻底内耗起来。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北宋年间,王安石变法,变法集团内斗,就致使变法导向了“权力倾轧”,相互攻伐

  张居正变法,变法集团内斗,也致使变法难以执行,难以长久维系,人亡政息。

  这种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的事情,江昭自是相当排斥,且坚决不允许。

  于是乎,也就有了“甩脸子”的状况。

  “变法者内斗。”江昭注目过去,沉声道:“这其中,可有韩、元两位大学士的手笔?“王安石、吕惠卿都是两方的核心人物,却相互攻伐。

  江昭希望知晓王安石、吕慧卿究竟是纯粹的私人恩怨,还是承担了“马前卒”的角色。

  若是真的仅限于两人内斗,那就其实好办不少。

  若是有韩绛、元绛二人授意,那也就是大规模政斗的前兆,官家和江大相公说不得还得联手内阁大学士,不缺人当!

  一次!

  韩绛心头一震,连忙道:“此种行径,绝非是韩某指使,还望大相公明鉴。”

  “元某亦是半分不知。”

  元绛垂手,连忙道:“介甫已是正二品,手握大权,实在是没有内斗的必要啊!”

  江昭——注视过去,盯得两人心头发毛。

  约莫十息左右。

  “好!”

  江昭大袖一挥,沉声道:“那就要做好贬了他三人的准备,可有异议?”

  “这未免也太重

  元绛半句话都未说出,就意识到了些许问题,一句话止在了口中。“贬吧。”“就依大相公之决意。”韩绛捋了捋眉毛,点了点头,率先表态。

  贬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件事,可大可小。

  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得扼杀在摇篮中。

  不管王安国、王安石、吕惠卿三人究竟有什么恩怨,反正都不能公开内斗。政见可以不一样,但不能恶意内斗!变法集团,必须一致对外。

  别看眼下变法派毫无对手,但潜藏的反对者,以及希望夺权的中立者,可是一点也不少。

  一般来说,内阁的大学士相互制衡,声音不可能做到一致。

  但,变法是例外。

  一方面,关于变法之事,必须得做到意见一致。

  否则,就绝对不可能办成事。另一方面,意见统一并不意味着不能相互制衡。制衡、内斗,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变法派内部可以制衡,但制衡不等于就要公然内斗!

  这个口子不能开,否则人心就得散。

  人人都想着内斗,谁还顾虑变法啊?

  也因此,王安石、王安国、吕惠卿三人都必须得贬。

  对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行为影响不。

  贬官三人,以此告诫其他人,恶意内斗的路子行不通。

  否则,下场都是贬官。

  “大相公言之有理。”元绛点头一叹。

  正二品被正四品给一换一,着实是有点亏。

  但,没办法!

  恰好就撞枪口上了。

  好在,几人都是变法主力之一。

  风头一过,还能轻松擢升回来。

  “就这样吧。”

  江昭摆手道:“太阳落山之前,让他二人来一趟昭文馆。”

  “江某要问话。”

  韩绛、元绛二人相继点头。

  …

  御书房。

  君臣相对,江昭拾着文书,传了过去。

  “臣入宫,实为上呈两道文书。”

  “一者关乎边陲,一者关乎变法。”江昭平和道。

  赵策英拾过文书,注目阅览。

  约莫一炷香左右。

  “辽国,竟是要二次兴兵动武。”赵策英的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自治平四年至今,六年三动兵戈,已有三次大型征战。

  若是辽国生乱,又一次大动兵戈,也即意味着七年四次动兵。

  老实说,即便赵策英是偏向于实现大一统的“武帝”,也不免心头慎重起来。

  这种大型动兵,太过劳民伤财!

  以大周的银行储备量,伤财也还行,并非是不能承受。

  主要是担心伤民!

  具体的说,也就是粮草问题。

  一方面,粮草可不是白银,从银山提炼就行。

  粮草的真得一年一年的囤积。

  连着几年都有大型征战,天下粮仓囤积的粮草,绝对已有见空之象。

  另一方面,粮价问题。

  连着几年都是大型征战,天下粮仓见空,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粮价上行,相当伤民。

  “唉!&"

  “不得不打啊!”

  赵策英微眯着眼睛,摇了摇头。

  经过南征交趾,赵策英也算是成长了不少。

  特别是关于军中一千军政,已经算得上是“内行人”。也因此,赵策英却是相当清楚,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战。耶律洪基决定南征,其主要底气赫然就是大周南征不久,恰好处于兵力、粮草的“虚弱就此,却是决定殊死一搏,破釜沉舟。

  期”。

  这一战,避无可避!

  “朕要北伐!”

  仅是一刹,赵策英毅然道:“耶律洪基要打,朕便奉陪到底。”

  “此之一战,辽国弱象已现,朕定要收复燕云,一雪祖先之耻!”

  江昭垂手肃坐,沉吟着,皱眉道:“自一月至八月,官家方才大胜入京。”

  “若是修养不久,便踏上北伐之路,未免有伤龙体。”

  “实在不行,臣北上稳住局势,以守 轮回乐园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策英:朕还要御驾亲征!在线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第四天灾就没有正常的遮天:开局拜入摇光圣地御兽飞升坐看仙倾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创业在晚唐清妖诡秘:善魔女刚成邪神,被圣女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