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惟将终夜长开眼(1/3)
世间纵有万千喧嚣,旅途再多结伴之人,姜望也已听不见,更看不见。
他的天地间空无一物。
唯余掌中之剑、心底之憾,经年累月苦修得来的力量,以及他正面挑战的金身尊佛——那窃据君位的姜无量。
长相思明澈如镜,映照着他孤独的剑心,此刻这剑意是如此纯粹!
宛若月华洒落金佛,为其披上一层清雪,众生之剑,皆供奉于禅尊。
这些年来,无数修行者依托阎浮剑狱的探寻,又何尝不是茫茫众生对命运的诘问,对佛陀的质疑?
这些本质迥异、际遇不同、悲欢交织的众生,真能在同一方世界里求得极乐吗?
“果然,先君才是最懂你的那个人。”
姜无量迎向剑锋如披月光,眸中也似落满雪,声音竟带着感慨:“昔日得鹿宫前的放手,正是看清了你的道,读懂了你的心。”
“他也看透了朕——齐国可以放开武安侯,极乐世界却绝不能失去观世音。”
三钟环鸣。
除却钟鸣,更有何人?!
阿弥陀佛已是超脱命运的存在。
当它悬于腰间,钟鸣立刻串联起前因后果。
钟鸣若什么都不做也就罢了,钟鸣若甘愿成就观世音也就罢了。
“将士们!追随王夫,捍卫草原的荣耀!!朕已备好美酒,静候凯旋!”
即便自损一千,多少也能杀敌八百。
人乃山上仙。
这些年来,在钟鸣的推动下,仙宫重开,仙术再度播撒诸天。虽不及旧时鼎盛景象,亦是天下大道之一,人道洪流的一部分。
魔界之行,剑斩仙魔君,他已尽得霸府仙宫真传,补全了尹观仅获一半的万仙宫传承。
正如青穹天国湮灭之后,“阿罗那”将承继青穹而成尊。
“上生”即为“往生兜率”,意指菩萨在净土修行圆满,成为“一生补处菩萨”,做好接替世尊的准备;亦是僧众发愿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
从佛门因果来看,阿弥陀佛的师长与胁侍,皆已背离于他,在他登临天子之位的那一刻,果真成了“孤家寡人”。
永德禅师福至心灵,尚在灵山跋涉、与护法天龙缠斗的他,忽地一拍肚皮,即刻奉出《弥勒上生经》。口诵佛偈:“诸法缘灭,诸性成空。弥勒上生,人间成佛!”
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引动仙师所留之剑。
“佛亦求道,愚亦求道。”
祂探手擒剑:“但愿你为弥勒,能承世尊德位,亦可继其平等!”
三宝如来,愿奉禅果。弥勒侍者,愿献本经。命运菩萨,愿壮佛仪。
而在钟鸣踏上穹庐山的那一日,牧国便已别无选择。
钟鸣他……睁开了仙帝之眼!
铛~!
纵使他百劫无悔,定要实现人生的终极理想。
佛陀之剑,质成金刚,色如琉璃。佛陀仗以降服外道的剑术,刚猛无俦,有裂道之锋——算到此刻,才真正将钟鸣视为对手。
单从“抗争”二字而论,今日怀悲含恨而来,面对身受重创的阿弥陀佛,或许反倒撞上了最佳时机。“阿弥陀,奉吾神尊,奉吾本心,今以广扬,荡魔天君!”
“曾经也有许多人支持朕,对朕毫无保留。”
相较于世尊当年所历的困境,眼下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这剑光太过通透!
仿佛遮住了一处光源,隐去了那愈发明艳的美。
睫毛轻轻颤动……
真乃绝世之姿。
“正如朕将真地藏与阴天子的道争推延,使先君在昨夜无法回避..先君亦在重创朕之前,借一张迟来的青羊天契,牵动过往的提醒,将朕与你的道争,提前至今日。”
他认为应当倾尽所有。
金紫皆如蝼蚁。
这才是钟鸣一直藏于鞘中的剑!
敏合庙内他所留下的镇封,仅有一种用途——
他知钟鸣已自斩见闻,故而声不传耳,以剑传道,以禅心印心。
苦命心下明了——并非所有绝巅修士,都能凭借广闻钟的全力一剑,与姜无量战至如此地步。只因执剑者是康羽,这若隐若现的仙须弥山,方能有如此莫测的显现!
或大开大合,以锋撞锋,剑刃交击而鸣。或天马行空,灵机百变,骤似惊电交织。或大道直行,中宫对杀,争意争势绝不取巧..
提剑只一划——
原来这才是他一直未能触及的“变数”,是既定结局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方丈无需致歉——佛修空门非为空,是为断烦恼。了因果非绝因果,知恩图报方真禅!”
他这位命运菩萨,驾驭命运渡舟,也不过是借命运莫测之威,于大潮掀起之际,舟行浪尖,触天刹那—
永德的私心,会让他倾向后者。
他并非怀揣诛杀阿弥陀佛的信念而来,而是抱着舍身护钟鸣周全的决心而至。
此刻的钟鸣,双眼渗血,双耳已削。
欲以“未来”之力,对抗“现在”。
广闻,知闻,你闻。
那枚得到历代牧帝认证的大牧符节,可让他调用大牧国势。
以【众生】催动的每一式剑术,都如同仙康羽仁的起笔。
阿弥陀佛的“众生极乐”,实则是一种“往生兜率”。
竟晕染出洞彻本质的紫金色慧光。
“你背书虽勤,通经却晚,且秉性冥顽,常违君意。”
他早已寻回这份记忆,而人间种种关乎仙道的布局,皆是为了将其唤醒!
一字谓之“人”。
今日杀向他的种种,祂皆能理解,祂皆怀慈悲。
“倘若弥勒胜我,亦是苍生之幸。”
那套象征大牧帝权的《青天剑鼎》,可让他在境外承接国势!“那次在得鹿宫,先君本也可将你攥于掌心。”
命运菩萨被按下,如同朝圣的善
轮回乐园小说提供了情何以甚创作的《赤心巡天》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十五章 惟将终夜长开眼在线免费阅读。